內容簡介
本書簡介:
兩年前敝人所編著的《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》一書出版之後,即獲得社會科學界的迴響,這是當初芝加哥返國之後,一本誠心推廣地理資訊系統所始料未及的。這段時間,一方面繼續參與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實驗室的士林地區GIS的資料庫建置與跨系研究;另一方面,分別在東吳大學社會系、與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教授〈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〉課程,均從艱辛之中,逐步產生良好的研究與教學效果。教學方面,大學部方面著重於地理資訊系統基本觀念的建立,與GIS電腦軟體的基礎操作;研究所則側重GIS國際期刊當中,關於社會科學方面的理論與應用的研讀,並要求同學以台灣地方實際的區域進行「數位化社會地圖」(digital social maps)的繪製,此在國內屬於社會科學的創新課程,引起同學極大的興趣與熱誠,更因為這樣的有教無類,使得國內GIS的人才扎根工作得以日漸進行。
這樣研究與教學雙軌推動的初步成果,是2002年11月8日與9日由梅傑科技主辦、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、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實驗室、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教育系、國立嘉義大學森林系環境監測與規劃研究室等共同協辦的「第一屆自然與社會空間資訊應用研討會」的論文發表。這是國內首次讓GIS的自然與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者,如方新發先生(行政院原能會核能所研究員)、蘇明道教授(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)、林金樹教授(嘉義大學森林系)、林兆欣教授(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)、賈立人教授(國立台北師範學院)、王大修教授(國立台北師範學院)、劉麗雯教授(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)、林子平教授(朝陽科技大學都市計畫與建築系)、張菁芬教授(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)等人能齊聚一堂,進行「創意的觀念交流、科技整合的應用」。我身為該會「人文社會組」的召集人兼主持人,見到人文社會GIS能夠在短短的三年之內生根成長,心中實有說不出的高興!雖然就台灣GIS研究的資料庫而言,人文社會科學因為起步較晚,並不像自然科學,已經有了較為完備的建置與標準,以致論文的觀念闡明居多,應用性稍嫌不足。但畢竟在國內如此艱難的環境之中,還能有這樣的初步發展,實在難能可貴,也說明了一股清新的學術力量正從人文社會學界急起直追,冀望建立自己的研究學會、與繼續舉辦類似的對話式研討會。
本書的撰寫,旨在繼續推動人文社會方面地理資訊系統的理論建構與應用,它可以被視為是我所編寫的《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》的續篇,未來將繼續出版一系列GIS叢書。總結過去GIS研究與教學的經驗,可以歸納出目前台灣人文社會的地理資訊系統實踐上有三大問題:(1) GIS作為一種「思想的共同操作平台」,欠缺科學理論的論述支撐,以致在學術分科之下,很難進行對話與實質合作;(2) GIS操作所需的基本圖與資料庫,各級政府單位掌握的部分並不統一,而且付費價格過於昂貴,使得個人研究者很難落實研究;(3) GIS的電腦操作軟體幾乎全部仰賴美國(如ArcView, ArcInfo, MapInfo, Idrisi)或歐洲(WinGIS)的供應,在系統使用與更新上,時常必須按歐美原廠的漲幅支付,這種受制於人的情況,成為我們「走自己的GIS路」的障礙。本書的撰寫,某種程度上,正是針對這些問題的回答。第一章緒論的部分,以國際與國內人文社會研究的期刊和研討會文章,進一步展示GIS研究的向度與廣度。進而,讀者將在本書的第二章看到我的人文社會GIS的理論建構,繼承且發展我寫《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》時期提出的概念式的「社會文本論」(Theories of Societal Text)為較為完整的論述,以之作為跨越人文社會科學的共同思想基礎,這是將GIS作為一種學科間對話的基礎、思想的共同操作平台的理論根據的嘗試。第三章則針對目前世界與台灣人文社會GIS資料庫的介紹與比較分析,截長補短,並論述整合的可能性。第四章至第十八章是我們「走自己的GIS路」的台灣答案:將介紹並解析由台灣梅傑科技公
司註1資深工程師劉正仁先生為首的研究群(包括:金石聲、王建三、許銘嘉、張宇徵、李明諭、與鄧惠澤等)研發成功的MajorGIS平台的操作。這個由國人自行研發的多功能平台,以台灣本土為講解實例,並具備web的操作功能,可提供使用者多人同時上網使用,因此大幅降低了目前歐美GIS軟體只允許單機使用或付高昂費用多人使用的成本問題。MajorGIS應用部分也介紹了核能研究所方新發、和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賈立人教授的論文。第十九章結論的部分闡明,全球化所導引的當代資訊社會時代,追求台灣本土的GIS研究工具與內容,並不表示要採行「疆域壁壘」的自我劃地設限,而是在參照國外優秀的GIS應用與操作軟體功能(如美國的ArcView),展現較為貼近國內使用者的理論與需求的設計,並創造和全球接軌的競爭契機。人文社會GIS在芝加哥學派(The Chicago School)的基礎上,並超越了都市社會學的傳統觀點,而透過GIS所展現的人文社會多面向意涵的具體落實,將過去人文社會不曾注意過的「理論的黑洞」—空間類型(spatial pattern)—於「數位化社會地圖」中呈現,並自由讓人文社會各學門,以自己的學術方法解釋其的背後因果,這是GIS研究在資訊社會中必然要成為顯學的原因。
本書的完成,十分感謝梅傑科技研究群襄助,與方新發、賈立人教授的友誼,與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實驗室計劃總主持人蔡明哲教授的支持,另外,中研院社會所章英華教授,瞿海源教授,台大社會系葉啟政教授,政大社會系陳小紅教授,於士林研究案年度審查給予寶貴意見,均激勵我進一步思索GIS的理論—「社會之本」論和1960年代,龍冠海教授製作台北市古亭區的社會地圖以來的GIS的社會學應用的可能,在此一併致謝。至於全書資料整理與校對,則必須感謝我的【308工作室】的同仁:來自元智大學資訊社會所的陳俊彬、楊垂明、權自強、輝偉昇、紀建良,和東吳大學社會所的鄭依萍、陳真安,以及國立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的郭素華等人的熱誠幫忙,才能順利完成。他們都將是未來我國人文社會GIS的學術研究的優秀生力軍。另外,本書的封面設計,延續姊妹作《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》的傑出風格,是由學生高才虔為首的海豚公園工作室完成,在此一併致謝。GIS作為一種理論,啟迪了我們視覺化學術世界的可能;GIS作為一種工具,則豐富了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,並使人文社會研究和土地緊密結合,使我們和記憶更接近,與現實對話,看地方更清楚,面對變動不拘的全球,具備自己的信心,迎接挑戰。
1-1 人文社會的空間感.. 3
1-2 人文社會GIS的領域研究.. 6
參考書目.. 9
2-1 當代就是資訊技術中心?.. 12
2-2 以「文本」為基礎的綜合理論架構.. 15
2-3 地理資訊系統的跨學門應用.. 16
2-4 過去的文本論與社會文本.. 19
2-5 社會文本論與士林研究案實踐.. 25
參考書目.. 42
3-1 人文社會科學的資訊視覺化.. 48
3-2 人文社會GIS的應用效果與問題.. 50
3-3 資料民主化與由下而上的GIS. 57
3-4 西方與東方/非西方:人文社會GIS的應用差異?.. 59
3-5 台灣人文社會GIS的應用實例.. 68
3-6 人文社會GIS的資料庫:世界網站鳥瞰.. 83
3-6-1 國際GIS相關網站.. 83
3-6-2 台灣GIS網站.. 85
參考書目.. 92
4-1 MajorGIS起源.. 96
4-2 MajorGIS系統架構.. 98
4-3 MajorGIS產品系列簡介.. 101
4-3-1 產品介紹.. 101
4-3-2 MajorGIS功能簡介.. 103
4-4 MapAuthor的組織架構.. 106
4-5 MapAuthor的資料架構.. 108
4-5-1 系統安裝.. 109
4-6 MapAuthor的視窗環境.. 177
4-7 MapAuthor的座標單位.. 122
4-8 MajorGIS註冊.. 123
5-1 新增地圖集.. 126
5-2 儲存地圖集.. 127
5-3 建立新專案.. 129
5-4 開啟專案.. 130
5-5 清除專案.. 133
5-6 儲存專案.. 135
5-7 另存專案.. 137
5-8 專案圖幅範圍設定.. 138
5-9 視窗-水平並排.. 139
5-10 視窗-垂直並排.. 140
5-11 視窗-重疊顯示.. 142
5-12 放大及縮小.. 143
5-13 全圖顯示.. 145
5-14 選擇區顯示.. 146
5-15 平移.. 147
6-1 圖形物件的概念.. 152
6-2 繪圖工具.. 154
6-2-1 輸入點.. 154
6-2-2 輸入線段.. 155
6-2-3 輸入弧線.. 156
6-2-4 輸入多邊形.. 157
6-2-5 輸入矩形.. 159
6-2-6 輸入圓.. 159
6-2-7 輸入文字.. 160
6-2-8 輸入符號.. 162
6-3 物件設定.. 164
6-3-1 線段及多邊形的物件設定.. 164
6-3-2 文字物件設定.. 166
6-3-3 符號物件設定.. 167
6-4 符號管理.. 169
6-5 物件鎖點.. 171
6-5-1 鎖點模式介紹.. 172
6-5-2 物件鎖點設定.. 174
6-5-3 啟動鎖點.. 174
6-6 正交模式.. 175
7-1 點選.. 178
7-2 框選.. 179
7-3 線段交叉選取物件.. 181
7-4 多邊形選取物件.. 183
7-5 圓形選取物件.. 185
7-6 邊界選取物件.. 186
7-7 全部選取.. 189
7-8 選取樣式設定.. 191
7-9 顯示選取物件的長度與面積.. 194
8-1 圖層管理.. 198
8-1-1 圖層管理工具.. 198
8-1-2 圖層選擇.. 200
8-1-3 增加新圖層.. 201
8-1-4 刪除圖層.. 202
8-1-5 移動圖層.. 203
8-2 圖層一般設定.. 205
8-2-1 更改圖層名稱.. 205
8-2-2 設定作用圖層.. 207
8-2-3 設定可選取圖層.. 208
8-2-4 設定顯示圖層.. 210
8-2-5 設定顯示節點圖層.. 212
8-2-6 凍結圖層.. 214
8-2-7 圖例.. 216
8-3 圖層顯示設定.. 217
8-3-1 線形設定.. 217
8-3-2 線形內縮.. 220
8-3-3 填充設定.. 222
8-3-4 半透明設定.. 225
8-3-5 標示設定.. 226
8-3-6 圖層符號標示.. 227
8-3-7 圖層與物件的關係.. 230
8-3-8 比例尺設定.. 232
8-4 屬性定義.. 234
8-5 圖層屬性標示.. 239
9-1 移動.. 246
9-2 旋轉.. 248
9-3 縮放.. 251
9-4 截除.. 255
9-5 延伸.. 257
9-6 截角.. 258
9-7 偏移.. 259
9-8 加入節點.. 260
9-9 刪除節點.. 261
9-10 移動節點.. 262
9-11 使用輔助輸入列.. 263
9-11-1 開啟輔助輸入列.. 263
9-11-2 使用輔助輸入列輔助移動物件.. 264
9-11-3 使用輔助輸入列輔助旋轉物件.. 265
9-11-4 使用輔助輸入列輔助縮放選取物件.. 267
9-11-5 使用輔助輸入列輔助偏移物件.. 268
9-12 建立地中地.. 269
9-13 建立群組.. 270
10-1 插入影像檔.. 276
10-2 編輯影像物件.. 281
10-3 影像掃描.. 282
11-1 圖層拷貝.. 288
11-2 圖層環域.. 291
11-3 圖層套疊.. 293
11-4 地圖清理.. 296
11-5 多邊形封閉.. 298
11-6 多邊形合併.. 299
12-1 群聚分析.. 302
12-2 邊界分析.. 310
12-3 距離測量.. 311
12-4 面積測量.. 313
12-5 其他分析.. 314
13-1 新增主題.. 316
13-2 修改主題.. 317
13-3 分類.. 319
14-1 插入說明區.. 330
14-2 插入圖例區.. 333
14-3 插入指北區.. 336
14-4 地圖列印.. 338
15-1 資料表視窗.. 342
15-2 重建地理資料表.. 343
15-3 資料載入.. 344
15-4 顯示選取資料.. 346
15-4-1 顯示單筆資料.. 346
15-4-2 顯示全部資料.. 347
15-4-3 顯示圖面選取資料.. 348
15-5 SQL語法查詢.. 350
15-6 建立屬性標示.. 352
15-7 地址定位標示.. 361
15-8 資料表附件.. 362
15-9 自定資料表.. 368
16-1 MajorGIS發展架構.. 374
16-2 JackieAdo模組功能說明.. 376
16-3 JackieLocator模組功能說明.. 377
16-4 JackieMap模組功能說明.. 378
16-4-1 自訂參數.. 378
16-4-2 自訂型態.. 381
16-4-3 物件說明.. 384
16-5 IMAP模組設定.. 407
16-6 IMAP模組功能說明.. 408
16-7 MajorGIS程式設計範例說明.. 412
16-8 MajorGIS IMAP範例說明.. 427
17-1 金門建築套繪系統.. 438
17-2 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提升環境偵測工作之效能.. 445
17-2-1 系統架構.. 446
17-2-2 系統功能.. 447
17-2-3 使用經驗.. 451
17-2-4 結語.. 453
17-3 GIS在國小社會領域創新教學上之應用.. 453
17-3-1 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.. 455
17-3-2 理論建構.. 456
17-3-3 技術建構.. 458
17-4 梅傑科技行車監控中心.. 473
參考書目.. 485
18-1 GISINPUT簡介.. 488
18-2 系統安裝.. 489
18-3 GISINPUT的視窗環境.. 494
18-4 MajorGIS註冊.. 495
18-5 登錄子計畫.. 496
18-6 專案存檔.. 497
18-7 主題圖播放.. 499
18-8 資料轉繪地圖.. 500
ISBN:957-499-407-4